2025年10月26日,在澳门新葡8455线路检测中心院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土地利用系统的适应性治理——理论机制与范式研究”启动会议。该项目由我院刘黎明教授主持,参加单位包括中山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河南大学。来自各单位的项目组主要成员周德教授、宋志军教授、起晓星副教授、袁承程副教授,以及相关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参会人员合照
刘黎明教授首先作为项目负责人简要介绍了项目情况和总体方案,明确了各参加人员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他强调,“乡村土地利用系统的适应性治理——理论机制与范式研究”重点项目不仅是对乡村土地利用系统的理论探索,还需要针对国家需求形成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适应性治理范式。

刘黎明教授主持项目汇报
项目参与人员分别围绕项目的五个主要内容汇报各自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浙江工商大学周德教授通过理论构建到方法开发再到实证应用制订冲突诊断与适应性评估的研究计划,中山大学起晓星副教授基于适应性治理目标的乡村土地利用系统多情景模拟汇报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袁承程副教授从项目书相关要求出发介绍了土地利用系统演化过程与机理的研究方案,河南大学宋志军教授展示了不同类型乡村土地利用的差异化发展及其优化路径的研究成果与预期进展,中国农业大学的夏哲一博士汇报了乡村土地利用系统的适宜性治理范式研究方案。

主要参与人汇报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接下来的五年中,项目组全体成员需要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将项目研究任务按计划逐一落实到位。土地问题一直是影响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焦点,项目需要围绕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问题症结,探索不同发展模式下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综合治理规则和路径,立足于五个案例区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范式和解决方案。
会议最后,刘黎明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着重强调了下一年度的工作内容,希望在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和思路,展望项目拟取得的预期成果。

刘黎明教授总结发言
供稿:范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