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8455线路检测中心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学院新闻

石元春院士在土地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学院校友会、土地行业校友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25-10-24浏览次数:信息来源:澳门新葡8455线路检测中心

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庆祝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庆祝澳门新葡8455线路检测中心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庆祝学院成立了校友会和土地行业的校友会。作为土地科学领域的一名老兵,我心情无比激动,并表示我最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民以食为天,有土斯有粮。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土地的开发、保护和人才的培养。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1949年,我国土地科学的奠基人、北京农大土化系教授李连捷先生——也就是我的导师——就开始了对我国宁夏、内蒙和东北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时候,他又随军进藏考察西藏土地资源。1956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的队长,还协助国家组织了国家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20年后的1973年,国务院业务领导小组成员王观澜同志指示北京农业大学在河北曲周建立盐碱地改良和旱涝盐咸综合治理试验区。一支北京农业大学土壤教研组的教师团队从曲周起步,到国家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良科技攻关,持续奋斗20年,为国家的中低产田改良和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二代土壤科技工作者攻关团队包括石元春、辛德惠、林培、雷浣群、黄仁安、李韵珠、陆锦文等。

在第二代的土壤科技工作者中,还有1954届校友孙鸿烈院士。他继承李连捷院士的西藏考察事业,担任中科院西藏综合考察队队长多年,后来又担任中科院副院长多年。还有1957届校友石玉林院士,担任国家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主任,终身奉献于国家土地资源的考察事业。

进入21世纪,第三代的土壤科技工作者李保国、郝晋珉、张凤荣、龚元石、朱道林、朱德海、任图生、孙丹峰等,担负起了新时代土壤与土地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历史重任,筹备和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澳门新葡8455线路检测中心,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土地科学与技术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体系。李保国教授和任图生教授团队的黑土地保护受到习近平主席的肯定和表彰,促进了我国耕地保护事业的大发展;土地数字化和精准化的研究服务于国土空间管控、土地整治和智慧农业,成效显著;土壤和水科学基础方向研究不断开拓与深化,学术地位跻身于国际学科前列;1989届校友吴海洋担任自然资源部的总规划师等。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校土地科学团队为国为民、勇攀科学高峰的优良传统,必将孕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土地科学工作者。

半个月前的教师节,钟登华书记和孙丹峰院长来看望我们,谈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我们国家五千年积累了1.28亿公顷耕地,那么我们这一代华夏子孙能不能用二三十年,开发出能够种植灌草、生产高附加值有机化工产品的1.44亿公顷边际性土地?让农民收入成倍增加,让农业不再是弱质产业,让这些目前尚无任何经济产出的边际性土地产出真金白银,变成绿色的金山银山——这是我们土地工作者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伟业。这也是我一个老土地科学工作者的“梦想”。

同志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你们手中。我坚信,从土地学院走出的你们,不仅是土地的知音,更是时代的先锋,定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用你们的智慧和汗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谢谢大家!


石元春

2025年10月